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 素質教育為何需協(xié)力共推
提起素質教育落實難,人人都有一肚子苦水。有專家形象地用“家長焦慮、學生郁悶、教師困惑、社會迷茫”,來形容人們的糾結與無奈。如此這般,就陷入一個素質教育人人期待、卻人人無力,應試教育人人聲討、卻人人助推的“僵局”。
百姓心聲
◎ 素質教育就是要避免這樣的怪圈:幼兒園讀小學的內容,小學讀初中的內容,初中讀高中的內容,高中讀大學的內容,而大學讀幼兒園的內容——學習如何做人。
◎ 沒有錢辦不好教育,有了錢不改革體制和機制問題,同樣辦不好教育。
◎ 凡是與考試有關的教育,我們做得“過度”了;凡是與考試無關但與孩子發(fā)展相關的教育,卻做得“不及”。
◎ 一邊對應試教育口誅筆伐,一邊卻為應試教育推波助瀾;一邊大談素質教育,一邊卻把考試分數(shù)、升學率作為評價辦學質量的最重要標準。
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不僅是學校的事,也不僅是教育部門的事,而是涉及學校、家庭、社會各個方面。只有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營造有利于素質教育落實的良好育人環(huán)境,共同擔負起培育下一代的責任。
政府是主導。教育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zhàn)略性、基礎性事業(yè),讓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各級政府應樹立科學的教育政績觀,充分發(fā)揮政策引導作用,加強對學校推行素質教育的指導。按照4%的目標,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教育行政部門不應用升學率對學校進行排名和獎懲,不向學校下達升學指標,為學校推進素質教育創(chuàng)造寬松條件。
學校是關鍵。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學校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各級各類學校都應樹立正確辦學理念,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強化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的育人理念。真正把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關愛每個學生的進步,為他們的發(fā)展提供適合的教育。
內蒙古呼和浩特從2012年起,在3年內新建、改擴建56所公辦幼兒園,解決“入園難”;明確規(guī)定中小學班額的標準,解決“超編班”問題;嚴格執(zhí)行義務教育“劃片、免試、就近”入學,逐步消除“擇校熱”現(xiàn)象。
家庭是基礎。父母是兒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人成長的第一站。不少家長懷著望子成龍的期待,在社會大環(huán)境影響下,不顧子女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學“奧數(shù)”、考證書、上“占坑班”……成為應試教育的“推手”。其實,這是對教育規(guī)律的扭曲,而很多家長或渾然不覺,或無可奈何。父母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以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成才為根本,不能盲目地揠苗助長,甚至把自己的愿望強加到子女身上。應該配合學校安排好學生的課余生活,避免“學校減負、家長加壓”,把家庭變成“第二戰(zhàn)場”。
此外,社會對人的評價機制、用人機制,對教育具有直接的導向作用。應該倡導正確的人才觀,改變單純追求學歷、追求文憑的傾向,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質、重實際能力的觀念。大力營造“身份無高低、職業(yè)無貴賤”的社會風氣,消除行業(yè)歧視,縮小行業(yè)間收入差距,使人們不再僅僅靠拼升學、拼職業(yè)贏得社會尊重。努力消除社會浮躁之氣、功利之風對教育的侵蝕,讓教育回歸育人的本真。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目前我國職業(yè)有8個大類、66個中類、413個小類、1838個細類,并且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 考試評價制度怎么改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從入學考到畢業(yè)考,從期中考到期末考,從中考到高考……自入學起,每個學生都要經(jīng)歷不計其數(shù)、名目繁多的考試。在當前社會條件下,考試作為評價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作為一種相對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必然還會長期存在。但考什么、怎么考,直接影響著素質教育落實的成效。
理想的考試評價制度,可以實現(xiàn)“一手托兩家”,既能滿足對各類人才的選拔,又能始終把正評價導向、教育方向。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近年來,考試評價制度改革正在穩(wěn)步推進。中考把日常評價與畢業(yè)考試評價結合,增加了綜合素質評價。高考在部分省份進行自主命題改革,一些高校開展基于高考的綜合評價招生。這些探索對實施素質教育起到了積極作用。
《山東省教育體制改革推進計劃(2011—2015年)》提出,將逐步推行本科與??疲ǜ呗殻┤雽W分類考試,普通本科入學考試繼續(xù)執(zhí)行全國招生政策,統(tǒng)一組織考試,結合學業(yè)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擇優(yōu)錄?。桓叩嚷殬I(yè)教育入學考試由山東省自定政策,單獨組織考試、錄取。
但在現(xiàn)行考試評價制度下,考試依然是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指揮棒”,對學生的評價仍然集中在考試分數(shù)上,對學校和教師的評價集中在升學率上。特別是“一考定終身”的高考模式,不僅“指揮”高中,左右初中,而且已經(jīng)影響到小學甚至學前階段。有人提出“高考不改,素質教育就不會成功”。為此,必須通過改革,建立起更加合理、公正、公平和科學評價學生的體系。
調整考試內容,變“為考試而學”為“為選才而考”?,F(xiàn)行考試評價制度,過于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測試,缺乏對綜合素質的考查,其結果是學生“學習是為了考試”,選拔出“背多分”。糾正這一偏向,就要對考試內容進行調整,努力使考試科目和命題內容進一步貼近時代、社會和考生的實際,更科學地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002年以來,在全國范圍推行“3+X”高考科目設置和考試內容改革,目前全國有16個省份進行自主命題考試,考試內容更加靈活豐富。
2012年江蘇省仍將采用“3(語文、數(shù)學、外語)+學業(yè)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的高考模式。
探索分類考試,變“格式化”為“個性化”。長期以來,我們的考試忽略學生個性發(fā)展,不利于多層次、多樣化人才的選拔。為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教育規(guī)劃綱要提出,逐步實施高等學校分類入學考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入學考試由全國統(tǒng)一組織,高等職業(yè)院校則可以單獨考試或以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作為錄取主要依據(jù)。這樣就能依據(jù)不同的標準,選拔不同的人才。2011年開展了普通本科和高等職業(yè)教育分類入學考試試點,高職單獨錄取考生約66萬人。
2012年3月16—18日,上海交通大學自主招生考試舉行復試。
推行多元錄取,變“獨木橋”為“立交橋”。長期以來,高考是依據(jù)單一考試成績來錄取,很多學生因一次失利而影響一生。目前,正在健全多元錄取機制,高等學校普通本科招生以統(tǒng)一入學考試為基本方式,同時積極探索自主錄取、推薦錄取、定向錄取、破格錄取等多種方式。目前已有90所高校探索自主選拔錄取,為廣大學子躋身大學校園提供了更多機會。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地圖 用戶調查
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