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他們,來自不同行業(yè)領域,在平凡中創(chuàng)造非凡;他們鑄就的精神,是我們極為富貴的精神財富。趙占魁、王崇倫、時傳祥、王進喜、袁隆平、鐘南山、郭明義、賈立群、孫澤洲……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字,燭照民族復興偉大征程。
工廠、醫(yī)院、鄉(xiāng)間、社區(qū),在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廣大勞動模范與億萬勞動者一起,胼手胝足、揮汗如雨地辛勤勞作,托舉起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
“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愛崗敬業(yè)、爭創(chuàng)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2020年1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指出,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
在這次大會上,1689名全國勞動模范和804名全國先進工作者受到表彰,代表千萬勞動者接受黨和國家的最高禮贊。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評選表彰勞動模范,1950年至今先后召開16次表彰大會,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超3萬人次。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要尊敬勞動模范,弘揚勞模精神,以辛勤勞動和不懈奮斗,在新征程中融入大我、成就自我、實現價值,在平凡的崗位上創(chuàng)造不平凡的業(yè)績。
愛崗敬業(yè) 爭創(chuàng)一流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院長張定宇,不顧身患漸凍癥的情況,帶領全院600多名白衣衛(wèi)士沖鋒在抗疫最前線,與死神競速,帶領醫(yī)護團隊累計救治2800余名患者;武漢供電設計院有限公司馮艷,接到為雷神山醫(yī)院供電的緊急命令后,與團隊連夜奮戰(zhàn),第二天下午就完成了全部設計圖紙的出樣,以最快速度確??煽抗╇?hellip;…
張定宇和馮艷,雖來自不同行業(yè),但有著相同的行動:堅守崗位、沖鋒在前,以一流業(yè)績守護人民生命安全。他們也有一個相同的身份:全國勞動模范。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一大批在各行各業(yè)作出突出貢獻的勞動模范不斷涌現,人們敬重、熱愛這些勤于創(chuàng)造、勇于奮斗的平凡英雄。
坐落在王府井大街上的北京市百貨大樓,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店”,在這座極具象征意義的建筑前,一座半身銅像靜靜佇立。銅像不是富商巨賈,而是一位普通售貨員——全國勞動模范張秉貴?;希愒仆镜念}詞引人注目:“一團火”精神光耀神州。
1955年,36歲的張秉貴來到這里當售貨員。他把小小的柜臺視作展示北京乃至中國形象的“大舞臺”,鉆研練就了售貨“一抓準”和算賬“一口清”技藝,30多年接待顧客近400萬人次,沒跟人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嘴。
對崗位熱愛敬重、對工作著迷癡情、對事業(yè)執(zhí)著堅守。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勞動模范愛崗敬業(yè)、爭創(chuàng)一流的精神特質一脈相承,有著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恒久價值與獨特魅力。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面臨著一窮二白的局面:重工業(yè)幾乎為零,輕工業(yè)只是少數紡織業(yè)……“鐵人”王進喜發(fā)出“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吶喊,打響大慶石油會戰(zhàn),把貧油國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勞動模范以對事業(yè)的堅守與奉獻、對夢想的拼搏與進取,帶領人們用汗水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鐵路小巨人”巨曉林,懷揣“學好技術,建設祖國”的信念,用一天天的堅持、一步步的跨越,在我國鐵路建設大潮中一路成長為知識型新型工人,“努力為鐵路電氣化運營維管作出自己的貢獻”。
“不服輸”的許振超,練就了“一鉤準”“一鉤凈”“無聲響操作”等絕活,熟練掌握了各類橋吊的技術數據和機械性能。“是時代催著我學,催著我進步!”他感慨。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進入新時代,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已然形成,奮斗的足跡遍布神州。
全國勞動模范、貴州鋼繩(集團)有限公司二分廠技術員、高級技師周家榮30多年干了一件事,在生產鋼絲繩上“做文章”。而今,相關產品不僅用在了世界最高橋梁北盤江特大橋、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上,還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他有一個夢想:“不斷研究、不斷創(chuàng)新,生產出更多優(yōu)質的鋼絲繩產品!”
全國勞動模范、中國航發(fā)沈陽黎明航空發(fā)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的洪家光,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發(fā)出成熟的航空發(fā)動機葉片滾輪精密磨削技術,為我國航空發(fā)動機自主研發(fā)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在他心中,“時間是奮斗的沉淀劑,只有沉淀和堅持,才能最終獲得幸福”。
鮮花因汗水而綻放,事業(yè)因奮斗而勃興。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廣大勞動者用丹心熱血詮釋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每個行業(yè)、各條戰(zhàn)線都活躍著勞動者拼搏的身影。
艱苦奮斗 勇于創(chuàng)新
在艱苦奮斗中展現別樣風采,在勇于創(chuàng)新中書寫時代華章。
“兵工事業(yè)開拓者”吳運鐸,1938年參加新四軍。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他因陋就簡,想方設法帶領職工自制土原料、土設備,為前方部隊制造槍炮彈藥。一次在修復前方急需的炮彈時,雷管發(fā)生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指頭,左腿膝蓋被炸開,左眼幾近失明。他說:“只要我活著一天,我一定為黨和人民工作一天。”
“鐵人”王進喜,大慶油田1205鉆井隊隊長。1960年春,從甘肅玉門率隊赴黑龍江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zhàn)。在水管線沒接通的情況下,他帶領工人破冰取水,用臉盆一盆盆端了50多噸水,保證薩55井正式開鉆,憑著頑強意志和沖天干勁,僅用5天時間,就打出大慶石油會戰(zhàn)的第一口油井。他還創(chuàng)造出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鉆井記錄。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幾十年來,頭頂烈日、腳踩泥土,奔波在田間地頭是他的工作日常。從三系雜交稻到超高產兩系雜交稻,從鹽堿地水稻高產新紀錄到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畝產新紀錄,攻克諸多育種技術“卡脖子”難題,用一粒粒種子造福中國、改變世界。
一個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一段段震撼人心的故事。廣大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以奮斗和創(chuàng)新,構筑起社會的堅實脊梁;用苦干、實干、巧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如果真有來生的話,還叫我再選擇,我仍然再選擇敦煌,再選擇莫高窟。”“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舍半生入茫?;哪?、投全情傳承文明薪火,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在全國率先開展文物保護專項法規(guī)和保護規(guī)劃建設,探索形成石窟科學保護的理論與方法,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與永續(xù)利用作出重大貢獻。
在創(chuàng)業(yè)中艱苦奮斗,在創(chuàng)新中自強不息,在創(chuàng)造中開拓進取,一位位勞模和普通勞動者的感人事跡和崇高品格,綻放出最美的芳華,迸發(fā)出一道道迷人光彩。
這種精神是什么?是為實現“人進沙退”,40年來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群體的義無反顧與持之以恒;是在“馬班郵路”上王順友一個人、一匹馬一走就是30多年的為人民忠于職守的赤膽忠心;是“工人發(fā)明家”包起帆與同事完成130項技術創(chuàng)新項目,其中3項獲國家發(fā)明獎、3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0項獲國家和國際專利的勇于進取和創(chuàng)新自信。這種精神,在北斗導航、嫦娥探月、載人深潛、天問探火等重大科技成就中彰顯,在抗擊疫情、脫貧攻堅等時代洪流中升華……
這種精神在民族復興偉業(yè)中接力傳承。受“老英雄”孟泰、“走在時間前面的人”王崇倫、“當代雷鋒”郭明義等的感召和激勵,鞍鋼恢復生產70多年來,涌現出各級勞動模范5000多人。以羅健夫、余夢倫、高鳳林等為榜樣,一代代航天系統(tǒng)勞動模范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在逐夢征程中創(chuàng)造輝煌業(yè)績,僅2020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就有6人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這種精神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吉林通化東寶藥業(yè)的冷春生刻苦鉆研,主持完成3000公斤重組人胰島素項目,形成年7000萬支的制劑生產能力,使中國自主創(chuàng)新人胰島素躋身世界三大品牌。袁隆平曾多次為印度、越南,以及非洲多個國家傳授雜交水稻技術,幫助他們解決糧食短缺問題。2018年,袁隆平帶領的青島海水稻研發(fā)中心團隊在迪拜熱帶沙漠的海水稻試驗種植取得階段性成功。
2013年4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強調:“全國各族人民都要向勞模學習,以勞模為榜樣,發(fā)揮只爭朝夕的奮斗精神,共同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yè)”“當代工人不僅要有力量,還要有智慧、有技術,能發(fā)明、會創(chuàng)新”。
飽含深情的話語,寄托著殷切期望,鼓舞著千千萬萬勞動者奮發(fā)有為,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淡泊名利 甘于奉獻
2021年6月29日,人民大會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七一勛章”頒授儀式隆重舉行。受表彰的29名黨員中,包括11名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先進工作者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焊接顧問艾愛國名列其中。
聚光燈下的艾愛國,衣著樸素,腳蹬工作皮鞋,身穿多年前購置但一直舍不得穿的西服——由于缺一條西褲,領獎前,他揣著西服到商店里比對著配顏色,卻舍不得買套新的。“一定要保持工人本色,當工人就要當一個好工人!”艾愛國說。
永葆本色,在艾愛國心里,就是“安心從事自己的崗位”。在湘鋼工作50多年,他的最高職務就是焊接班班長。20世紀80年代,領導想提拔他,他婉言謝絕。退休后,女兒想接他過去享清福,他不答應:“如果想讓我多活幾年,就讓我繼續(xù)工作,工作對我來說就是休息!”
不愿休息的,還有原上海第十七棉紡織廠工會副主席黃寶妹。早在1986年,她就退休了,但30多年來卻始終發(fā)光發(fā)熱:協助新疆石河子市籌建棉紡廠、創(chuàng)建“勞模公司”幫助有困難的老勞模……耄耋之年,她加入了“百老德育講師團”,宣傳勞模精神、講述黨的歷史,線上線下向年輕人傳播正能量。
“黨員是不退休的,如果我們黨員都能奮斗終身,國家能不繁榮富強嗎?”黃寶妹的話深刻又樸實。這位曾兩次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的老黨員堅信:“幸福不是索取,而是奉獻!”
歷史的天空風云變幻,卻總有相似的星光交相輝映。共和國的每位勞動模范雖留下了不同的人生印記,但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無疑是他們共同的精神符號。
為了祖國國防科技事業(yè)發(fā)展,放棄國外優(yōu)渥生活和科研條件,在漫漫戈壁潑灑青春熱血的鄧稼先曾在很長一段時間銷聲匿跡。直到因病臨終前,他長達28年的秘密經歷才得以公之于眾。
我國石化技術的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幾十年如一日,實踐著奉獻與索取的辯證法:“奉獻小于索取,人生就暗淡;奉獻等于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獻大于索取,人生就燦爛。”當聽說單位按照相關政策給他預留了一套180平方米的安置房時,他堅辭不受。
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精神品格,在堅守中傳承,于傳承中升華。
北京環(huán)衛(wèi)集團固廢物流公司員工孫志寶,把“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前輩時傳祥視為榜樣,20多年來堅守環(huán)衛(wèi)一線,開著抽糞車穿行于首都的大街小巷,并利用工余時間給同事們講解車輛構造和保養(yǎng)維修知識,以實際行動“把無私奉獻的品質傳承下去”。2015年,孫志寶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生在油田,長在油田,聽著鐵人“跳泥漿池壓井噴”故事長大的大慶油田第二采油廠第六作業(yè)區(qū)采油48隊采油工班長劉麗,27年間從采油工成長為專家型人才。她舍小家顧大家,傾其所學幫助員工提升技能,累計培訓1.5萬多人次,其中65人被聘為高級技師、技師。2020年,劉麗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淡泊名利是本分,甘于奉獻是承諾。在“當代雷鋒”郭明義心中,勞模精神是一道“集賢令”,鮮活生動又有號召力。自他牽頭成立愛心團隊以來,截至2019年11月,共發(fā)起2000多次愛心捐款、無償獻血,團隊也從最初的幾十人,發(fā)展到遍布全國的1400多個分隊、230多萬名志愿者。
這些勞動模范,之所以平凡而偉大,在于面臨人生選擇時,他們避開了利祿之途,立志以小我成就大我。他們邁出的每一步,都因應和著民族復興的時代節(jié)拍而渾然有力;他們不求索取、不為名利的崇高品質,則因匯聚成鼓舞全體人民風雨無阻向前進的強大動力而魅力永恒。
薪火相傳書寫新篇章,銳意進取奮進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全社會都應該尊敬勞動模范、弘揚勞模精神,讓誠實勞動、勤勉工作蔚然成風。”
傳承弘揚勞模精神,奉獻熱血和生命、青春和才智,腳踏實地把每一件事做好,新時代的每一位勞動者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踏上新征程,揚帆再出發(fā)!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