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楓像。新華社發(fā)
彭雪楓2009年當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彭雪楓,1907年生于河南省鎮(zhèn)平縣。大革命時期,彭雪楓在黨的影響教育下,接受了馬列主義,開始了“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的光輝斗爭歷程。
1932年9月,紅三軍團師長郭炳生企圖挾所屬第五團叛變投敵。時任師政委的彭雪楓僅帶隨行武裝追了5天,將全體指戰(zhàn)員帶回來與主力會合,因此榮獲“紅星獎章”。
在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進行戰(zhàn)略轉移的危難形勢下,他調任中革軍委第一局(作戰(zhàn)局)局長,協助朱德、周恩來等進行軍事指揮。
彭雪楓英勇善戰(zhàn),一次次深入敵后險境,圓滿完成黨交給的特殊任務,堪稱虎膽英雄。
1936年9月,毛澤東親點彭雪楓擔任“特使”,輾轉半個中國,力促國共合作,“逼蔣抗日”。1936年11月,他第二次接受毛澤東的重托,與閻錫山進行談判,表達了聯合抗日的真誠愿望。
西安事變爆發(fā)后,彭雪楓沉著冷靜地向閻錫山轉達中共中央與毛澤東的抗戰(zhàn)主張,促使其態(tài)度從反對到中立,再從中立轉到“共維大局”的立場上來,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國共兩黨以及其他各勢力的聯合抗戰(zhàn)作出了卓越貢獻。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彭雪楓被任命為八路軍總部參謀處少將參謀處長兼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主任。這個辦事處為八路軍后來開赴抗日最前線鋪平了道路。
1938年1月下旬,彭雪楓再次肩負毛澤東賦予的“開展豫西敵后游擊戰(zhàn)”的新使命,走上了運籌中原抗戰(zhàn)的第一線。1939年2月,在開辟豫皖蘇邊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戰(zhàn)略決策下,彭雪楓率領部隊挺進敵后,取得了一次次勝利。1944年9月11日,彭雪楓在指揮河南夏邑八里莊戰(zhàn)役時,被流彈擊中,壯烈殉國,時年37歲。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