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中全會上,來自貴州脫貧攻堅一線的代表余留芬再次受到關注。她所在的貴州省盤州市巖博村位于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曾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窮山村。牢記囑托,余留芬?guī)ьI鄉(xiāng)親們艱苦奮斗19年,實現了村莊的跨越式發(fā)展。
深秋時節(jié),巖博村的村辦酒廠里,工人們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赴京參加五中全會前,村黨委書記余留芬,專門到酒廠車間,聽取村民、員工的意見。
余留芬鼓勵大家,她說:“大家一定要堅定信心,一定要相信我們巖博酒業(yè)一定會越來越好,而且會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如今的余留芬和鄉(xiāng)親們一樣,對未來的發(fā)展充滿了自信和憧憬。說起這些年巖博村的巨大變化,余留芬的思緒常常會回到三十年前。作為一個外來媳婦,那時巖博村的貧窮,讓她至今記憶猶新:“我們稱它是臉朝黃土背朝天,一年種糧半年飽,家家住的是茅草房,有女也不嫁巖博郎。”
余留芬是個愛動腦筋的人,生活的艱辛逼著她行動起來,改變現狀。她先是買了臺相機,走村串戶拍照片掙錢,后來又開了飯館、小賣部,慢慢讓自己的經濟寬裕起來。
2001年,余留芬被大家推選為巖博村歷史上第一位女支書,那時的她剛剛31歲。巖博村位于大山深處,交通不便是制約村莊發(fā)展的最大瓶頸。一上任,余留芬提出,先修一條通往外界的公路。然而當時的巖博村,人均收入不到800元,村集體負債幾萬元,面對巨大的工程預算,大家對這個年輕的女支書多了幾分擔心。
村民們認為,畢竟修路是男人干的事情,她一個女人能不能有這個沖勁,去把老百姓帶領起來呢?
余留芬挨家挨戶動員大家,并帶頭把自家的地送給被占用土地的農戶。修路缺少資金,她拿出4萬元的積蓄,買來鋼釬、炸藥、砂石、水泥等工具、材料。
那段時間,村民看到她每天天不亮她就要上工地,晚上月亮出了還不回家,很是感動。在她的帶動下,越來越多村民加入到修路大軍中。經過三個多月的大干,巖博村終于修出了一條4公里的出山公路。
余留芬說:“當把這條路修通,其實就給了我對發(fā)展的一種勇氣、一種信心。”
路修好了,脫貧發(fā)展的突破口選在哪呢?余留芬選中了村里的林場。通過抵押貸款,村里贖回了轉包出去的1480畝林場,并依托林場資源,逐步建起養(yǎng)殖場、煤矸石磚廠、蔬菜大棚……村集體資產逐步發(fā)展壯大,村民們也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脫貧只是第一步,要實現全面小康,必須要培育優(yōu)勢產業(yè)。2005年,余留芬把目光投向了當地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彝族小鍋酒。在當地,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釀酒,卻從沒人將它推向市場。余留芬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帶頭發(fā)起成立了村集體企業(yè)——巖博小鍋酒廠。幾年里,小鍋酒廠漸漸發(fā)展穩(wěn)定,但市場開發(fā)始終得不到大的突破。
2013年,巖博村決定擴大酒廠規(guī)模。余留芬一邊尋找企業(yè)投資入股,一邊著手以村集體資產做抵押向銀行貸款,甚至提出把自己的家產也打包抵押。然而,貸款要求被銀行拒絕了,這讓余留芬一度陷入了絕望。
讓余留芬意外和感動的是,鄉(xiāng)親們在聽到企業(yè)發(fā)展遇阻的消息后,沒有任何抱怨,反而紛紛前來安慰她,鼓勵她重新振作起來。不久,在當地黨委、政府幫助下,巖博酒業(yè)不僅獲得了穩(wěn)定的投資,還請到權威專家進行指導,一款被賦予了脫貧發(fā)展含義的“人民小酒”品牌逐漸打響。
2017年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專門向余留芬詢問當地脫貧發(fā)展情況和村里酒廠的發(fā)展。總書記的關懷極大鼓舞了余留芬和鄉(xiāng)親們,巖博村的發(fā)展進入了快車道。
2018年春節(jié)前,憑借良好的效益,巖博酒廠專門拿出900萬元利潤向所有村民按股分紅,這讓村民和員工樂開了懷。
在帶領巖博人致富奔小康的同時,余留芬時刻想著周邊的鄉(xiāng)親們。2013年10月,在上級組織下,巖博村和相鄰的兩個貧困村組建巖博聯(lián)村黨委,通過“強村帶弱村”抱團發(fā)展。目前聯(lián)村黨委下轄的三個村莊,通過資源共享,正攜手迎來新的跨越發(fā)展機遇。
了解更多細節(jié),請登錄《共產黨員》電視欄目網頁點擊收看。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