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黃旭華,1926年生,廣東揭陽人,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9所名譽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先后擔任我國核潛艇工程第一代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主持了第一代核潛艇的研制,為我國核潛艇的從無到有、跨越發(fā)展探索趕超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黃旭華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排名第一);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排名第二);1995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996年再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排名第一);2014年,榮獲201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稱號;2017年,黃旭華院士當選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2019年9月,獲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斗者”稱號;2019年9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向黃旭華親授“共和國勛章”;2020年1月10日,獲得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編者按
科學家是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重要承載者,科研作風和學風是決定科技事業(yè)成敗的關鍵。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中,把中國科學家精神概括為:“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xié)作的協(xié)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在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的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科學家精神?!秾W習時報》刊發(fā)黃旭華的長篇文章,全面回顧了我國核潛艇研制過程,充分展示了老一代科學家忘我奮斗和無私奉獻精神,在此鄭重向讀者推薦。
自力更生 從零開始
我國自行研制核潛艇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的;是在技術先進國家對我國嚴密封鎖情況下,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是全國大力協(xié)同,頑強拼搏,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攻克一個又一個頂尖的技術難關,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一步一步地發(fā)展壯大起來的。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國民經濟遭受多年的戰(zhàn)爭破壞,還來不及整頓恢復,就被迫進行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戰(zhàn)爭。我們國家本來科學技術和工業(yè)生產能力就很薄弱,嚴格地說,那個時候還不具備研制核潛艇的基本條件。
除了科學技術和生產能力外,我們面臨的更大困難是:我們沒有有關核潛艇的專業(yè)技術人才,一個也沒有;我們缺乏有關核潛艇的專業(yè)知識,對于核潛艇,幾乎一無所知,學校也沒有這方面的課程;我們手頭沒有有關核潛艇的技術參考資料,蘇聯(lián)援華留下的常規(guī)動力潛艇設計建造資料滿足不了核潛艇的要求;國外對我國嚴密封鎖,更沒有專家可以幫助指點迷津,一切都得依靠自己,從零開始。
我們曾天真又簡單地構想,核潛艇大概就是常規(guī)動力潛艇在中間剖開,加進一個反應堆。哪知核潛艇完全是另一種類型的潛艇,除了要解決反應堆和導彈應用于潛艇技術的問題,還必須同時解決由于裝備反應堆和導彈而帶來的一系列相應的配套技術問題。如:適合水下高速航行的艇體環(huán)境、不依賴外界條件的慣性導航系統(tǒng)、大功率水聲設備、遠距離水下與陸岸的通信技術等。
為了早日掌握核潛艇技術,突破國外的封鎖和核威脅,我國政府曾寄希望于蘇聯(lián)“老大哥”的技術援助。1959年新中國成立10周年,蘇共總書記、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來到中國,我國政府再次提出援助研制核潛艇,赫魯曉夫在他的回憶錄里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想研制核潛艇,簡直是異想天開,對他們的這種異想天開,我只能一笑了之”。大家可以理解他的意思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他傲慢地拒絕了中國的要求,說,“核潛艇技術復雜,要求高,耗錢多,中國沒有水平也沒有能力研制核潛艇,蘇聯(lián)有了核潛艇,同樣可以保衛(wèi)你們的國土”。他還建議和中國建立聯(lián)合艦隊,在中國建設長波電臺,要求中國提供港口基地供蘇聯(lián)太平洋艦隊停泊使用。毛澤東聽了非常氣憤,赫魯曉夫在他的回憶錄里這樣描寫:他(指毛澤東)突然憤怒地站了起來,揮動巨大的手掌說,“你們不援助,算了,我們自己干”。
中國寄希望于蘇聯(lián)援助的希望完全破滅,不得不自力更生,走自行研制的道路。
1959年11月,毛澤東在與周恩來、聶榮臻、羅瑞卿等研究發(fā)展尖端武器時,發(fā)出誓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這是一句氣勢如虹、擲地有聲的誓言,這句話有幾層含義:第一,為了維護國家領土完整,捍衛(wèi)海上權益,為了遏制國外核威脅、核訛詐,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必須擁有自己的核潛艇;第二,核潛艇技術復雜、牽涉面廣,要求高,必須認真對待,全國要大力協(xié)同,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完成這項艱巨任務;第三,中國人民有志氣、有能力,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把核潛艇搞出來,十年不行一百年,一百年不行一千年,一千年不行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山動地搖,自行研制核潛艇的決心不動搖!
毛澤東的誓言,極大地鼓舞了核潛艇研制戰(zhàn)線廣大職工的士氣,規(guī)定了我和我的同事們獻身核潛艇的人生走向,從此,我與核潛艇結下終身不解之緣。
學好“兩論” 統(tǒng)一認識
工作千頭萬緒,擺在大家面前的是諸多困難和錯綜復雜的矛盾??蒲性O施基本條件不具備,如何開展工作?技術途徑如何確定?攻關課題如何選擇?設備材料如何選型?戰(zhàn)術技術性能如何制定,等等。
719所黨委經過反復認真研究,決定從學習“兩論”入手,組織全所同志學習《實踐論》和《矛盾論》兩篇哲學著作,把“兩論”的基本觀點應用到核潛艇研制工作中。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推動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是認識事物的第一要素,要抓住主要矛盾,處理好尖端與常規(guī),先進與現(xiàn)實的辯證關系。我們強調任何尖端復雜技術,都是在常規(guī)基礎上發(fā)展提高的,是常規(guī)的綜合集成和提高,在綜合上發(fā)展提高就是創(chuàng)新,綜合能出尖端。掌握了這個觀點,不僅打破了對尖端的迷信,更為突破尖端提供了捷徑。
我們在核潛艇研制中,除少數(shù)具有特性的設備儀表外,都以國內現(xiàn)有成果為基礎,不搞新的,既減少了矛盾,又爭取了時間。
學好“兩論”,統(tǒng)一了思想認識,我們隨即開展對國內外有關情況的調查研究,著重摸清美國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和第一艘導彈核潛艇“華盛頓”號的概況和主要戰(zhàn)術技術性能以及發(fā)展趨勢,以便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制定我國核潛艇的戰(zhàn)術技術要求。
要在浩瀚無邊的報紙雜志和論文資料中尋找到國外保密控制極嚴且又有價值的核潛艇資料,猶如大海撈針。難得找到的一點資料,又是掐頭去尾,零零碎碎,真真假假、真假難分。我們要求科技人員隨身帶上“三面鏡子”,用“放大鏡”擴大視野,一有線索就跟蹤追擊;用“顯微鏡”摸清內容實質;還要用“照妖鏡”加以甄別,棄假存真,以免上當。
爭取時間 絕不等待
有報道說,美國導彈核潛艇為了確保導彈發(fā)射的命中精度,對艇的航行姿態(tài)提出嚴格的技術要求。為此,打算在艇上裝設一個65噸重的大陀螺,利用陀螺的高速運轉來穩(wěn)定艇的航行姿態(tài)。這個大家伙,不僅我國生產不了,還增加了一個攻關課題。如果加上它的輔助設備,需要增加一個大艙室,加大艇的排水量,將嚴重影響艇的航行速度。我們懷疑這樣的做法是否是唯一途徑,難道就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了?但是,人家科學技術比我們強,他們都用了,我們敢不用?將來出了問題怎么辦?導彈打不準誰負責?
那個時候,我國大型先進試驗手段尚未建成,我們只能從理論分析和簡陋試驗入手。從獲得的大量初步數(shù)據(jù)來判斷,如果從艇上操縱面下功夫,同樣可以滿足對艇航行姿態(tài)的要求。我們是認真按科學程序辦事的,結論符合科學規(guī)律,那么就應該相信自己的結論,不能盲從,應該大膽走自己的路。后來,我們得到的信息,美國并沒有裝,差點上當鬧笑話。
我們把收集的零零碎碎、真真假假的資料經過分析鑒定,主觀集成“美國核潛艇的總體”。這樣主觀集成的“美國核潛艇總體”,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大家心中仍然無底。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從國外先后帶回兩個美國“華盛頓”號導彈核潛艇兒童玩具模型,一個大些,一個小些,都不大,鐵皮制作,殼板可以掀開,里面密密麻麻,布置著各種設備儀表和武器裝備。我們樂極了,對玩具多次進行肢解組合,拆了裝,裝了又拆,發(fā)現(xiàn)這兩個模型與我們收集的零零碎碎資料主觀集成的“美國核潛艇總體布局”基本一致。這就增加了我們的工作信心,雖然對其真正的具體戰(zhàn)術性能仍然一無所知,但卻有了一個直觀的參考作用。
國家科學技術薄弱,科研手段和試驗設備不是空白就是待建或正建,條件不具備怎么辦?我們提出“騎驢找馬”,驢沒有馬跑得快,但一時沒有馬,那就先騎驢上路,邊走邊找;如果連驢也沒有,那就邁開雙腿上路,爭取時間,絕不等待。
就拿計算手段來說,哪有今天一秒上億次的計算機,我們手上只有算盤和計算尺。造船首先要確保建成后艇不沉不翻,重量要等于浮力,重心要垂直在浮心下。重了,一沉到底;輕了,又潛不下去;重心若高于浮心,一定翻倒;重心保持在浮心直線下,才能像不倒翁那樣不翻不倒。
幾千噸排水量的核潛艇的重量重心值,牽涉到數(shù)萬臺件的設備、儀器,幾十公里長的管道、電纜和上千噸的鋼材材料。成千上萬的數(shù)據(jù),我們都是用算盤和計算尺,一個一個算出來,然后加以集成,再不斷調整配重,每次調整都得從頭再算。為了一個數(shù)據(jù),經常要動員一批人,夜以繼日苦干若干天。為了確保計算結果準確,往往還分兩組同時進行,如果結果不一樣,你得4我得6,不是你錯就是我錯,或者你我都錯,就得從頭再來,直到相同為止。我們的同志,硬是咬緊牙關,毫無怨言。
為了確保艇建成后的實際重量、重心值控制在設計數(shù)據(jù)范圍內,在建造過程中,我們在船臺入口處設置了一個磅秤,凡拿進船臺的都一一過秤,記錄在案;凡拿出船臺的,如施工中切下的邊角余料,剩余的管道、電纜,也都一一過秤,從進船臺過秤的重量中扣除,幾年來天天如此,我們稱之為“斤斤計較”。這個辦法聽起來多土呀,我們硬是用這樣的土辦法,來精確地控制艇的重量和重心值。幾千噸排水量的艇,建成后經過試潛定重考核,艇的重量重心與設計值相差無幾,真是來之不易??!
在船的耐壓艇體的有限空間內要布置安裝數(shù)以萬計的設備、儀器、附件、閥門,還要通過管道、電纜連接,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要求布局合理,確保重心在艇的浮心直線下;還要方便施工、維修、保養(yǎng);更要滿足海軍使用的要求。我們決定在船廠和工人一起,按照設計草圖1∶1全尺寸制作一個實體模型,通過模型制造、模擬安裝、模擬維護保養(yǎng)、模擬操作,逐個反復推敲,不斷調整完善,然后反映到施工圖紙上來。不僅做到全艇設備、儀器、管道、電纜布置合理,精確到位,還預先暴露矛盾,在模型制作中把這些矛盾處理好,同時,這里還是一個極好的培訓場所。
隱姓埋名 恪守諾言
世界各國對于高、新、尖端技術,尤其是國防技術,特別是有關核潛艇技術,都列為國家最高級別機密,我國當然也不例外。記得我剛開始核潛艇研制工作時,領導上向我提出三條要求:一、核潛艇研制工作機密性極高,要準備干一輩子,進來就不能出去,犯了錯誤也不能離開,可以做雜務打掃衛(wèi)生;二、不能泄露單位名稱、地點、工作性質和任務;三、要默默無聞隱姓埋名,當一輩子無名英雄。
我欣然允諾,保證恪守諾言。
同志們問我,一般科學家都可以公開自己的課題,一有成果就搶時間發(fā)表;而你們,越有成果把自己埋得越深,你能適應嗎?你是怎樣適應這種特殊要求的。
我說,我完全適應,保守國家機密是公民的義務和責任,何況是核潛艇。新中國成立前,我在上海交通大學加入了黨的地下組織,地下黨對黨員的組織性、紀律性要求十分嚴格。在交大,除了我的入黨介紹人,只有一個人知道我是地下黨員,這個人就是同我單線聯(lián)系的同志,同班的地下黨員都互相不知。在國民黨白色統(tǒng)治下,一有疏忽就有人頭落地的危險,我是在接受這樣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因此我能理解能適應。
1954年,我參加了保密要求極嚴的蘇聯(lián)援助中國幾型艦艇的轉讓制造,所謂轉讓制造,是蘇聯(lián)提供圖紙資料,全部設備、儀表、管道、電纜、部件和材料派專家在中國指導建造。1956年新年,我趁出差廣州,請假回老家看望父母弟妹,在家只停留了三天,過了元旦就匆匆走了。臨走前母親摸著我的頭發(fā)輕輕地說,你從小離家,在外顛沛流離求學,吃盡苦頭,那時戰(zhàn)亂,交通中斷,你回不了家;如今解放了,社會安定,交通恢復,可父母也老了,你要常回家看看。我噙著眼淚滿口答應,可是,這一別,就是30年,30年我一次也沒有回過家。
1958年,我從上海調北京,領導只講出差北京幫助工作,沒提具體任務,我行李也沒帶,隨身背一個小背包,就往北京跑。一到北京就被留下了,父母多次來信詢問在北京哪個單位、干什么。我都不予答復,父親病重,我因工作忙和保密原因未能回家;父親去世,我也沒有回家奔喪,他直到去世只知道三兒子在北京,只知道一個信箱號碼,不知道我在哪個單位,更不知道我在干什么。父親去世時,同志們勸我向領導請個假,我說不行。我相信如果我向領導反映,領導一定會答應,可這會使領導為難,我還是自己承受好了。
1987年,上?!段膮R月刊》有篇長篇報告文學——《赫赫無名的人生》,描寫我國核潛艇總設計師的人生經歷,我把這篇報告文學寄給母親。聽我妹妹講,母親戴上老花鏡,滿臉淚水,全身顫抖,反復閱讀這篇文章。文章只提“黃總設計師”,沒提具體名字,但是提了他的妻子“李世英”,母親一看,李世英是她的三媳婦,文章里的黃總設計師肯定就是30年沒回過家,被弟妹們誤解為不要家、忘記父母的不孝兒子。更沒想到,兒子竟在為國家做大事,盡管母親一直肯定她的兒子不可能大學一畢業(yè)就不要家,忘記養(yǎng)育他的老父母,但對兒子30年不回家,難免有怨言。
母親心痛之余卻自豪不已,她把子孫們叫到身邊,簡單地說了一句話:“三哥的事,大家要理解,要諒解”。知兒莫如母啊,母親簡單的幾句話傳到我耳朵,讓我30年如山般的重負一下釋然,我忍不住哭了,我深深地感謝母親和弟妹們對我的理解和諒解?;氐嚼霞?,我在父親墓前長跪不起:不孝的三兒子來看你啦!兒子不孝,相信你和母親一樣,也能理解我、諒解我!
有同志問我,忠孝不能兩全,你是怎樣理解的?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哪有孝,我雖然沒有遵守“常?;丶铱纯?rdquo;的諾言,但我恪守了要嚴守工作機密的承諾,我相信總有一天,大家會理解、諒解我的。
花甲癡翁 志探龍宮
新型號潛艇的研制包括核潛艇和常規(guī)動力潛艇,最后都要進行極限深潛和水下全功率全航速航行試驗的考驗。
深潛試驗是考核艇在設計極限深度下的結構強度、焊接質量以及與海水接觸的設備、部件、管道、閥門能否承受得起強大海水的壓力,考核艇受壓變形情況下,所有設備、系統(tǒng)能否運行正常。一塊撲克牌大小的殼板,在極限深度時,要承受將近1.5噸的海水壓力,任何一個細小結構,焊接質量或設備、管道、閥門承受不起海水壓力,都有可能造成艇毀人亡的悲劇。1963年,美國王牌核潛艇“長尾鯊”號在深潛試驗還不到200米時,就沉沒葬身海底,艇上100多名參試人員無一生還。
我國自行研制的核潛艇首制艇,沒有一件設備、儀器、材料來自國外,完全是國內自己制造的,這艘由里到外全部由中國人自己白手起家研制出來的核潛艇,能否順利闖過中國核潛艇研制史上第一次深潛試驗大關?參試人員心中無底,思想波動較大,個別人給家里寫了信,說要出去執(zhí)行任務,萬一回不來,有這樣那樣一些未了的事請代為料理,其實就是“遺書”。宿舍里有人哼起《血染的風采》這首歌: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也許我的眼睛將不再睜開……彌漫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氣氛,帶著這樣沉重的思想包袱去執(zhí)行極限深潛試驗是危險的。
我決定和艇員對話,聽聽他們的意見,我對他們說:《血染的風采》是一首很美、很悲壯的抒情歌曲,我也很喜歡。作為一名戰(zhàn)士,隨時準備為國家的尊嚴和安全獻身自己,這是戰(zhàn)士的崇高品德。但是,這次深潛任務絕不是要我們去“光榮”、去犧牲,而是要我們把試驗數(shù)據(jù)一個不漏、完完整整地拿回來。我們要唱的不是《血染的風采》,而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那樣威武雄壯,滿懷信心的進行曲。
我告訴大家,我對這次試驗充滿信心。首先,我們在設計上留有足夠的安全余量,建造過程有嚴密的驗收手續(xù),有案可查。我們又花了3個月的時間一起對全艇進行嚴格的質量復查,還準備了500多條應急處理預案,試驗程序又是逐步由淺到深的,先是50米,然后是20米、10米、5米、2米,最后是一米一米,在確保應力應變正常情況下,才向下一深度下潛,絕不蠻干。
但是,是否還存在潛在危險,比如說,工作中一時疏忽留下的潛在危險;或者,超出我個人知識范圍之外的潛在危險呢?說句老實話,我是既有信心又十分擔心。為此,我決定和你們一道下去,共同完成深潛試驗任務。
好心人勸我,艇上不需要你親自操作,你的崗位是坐鎮(zhèn)在水面指揮艦上,何必下去冒這個險!我說,我下去不僅可以穩(wěn)定人心,更重要的是萬一出現(xiàn)不正?,F(xiàn)象,可以協(xié)助艇上及時采取措施,避免惡性事故擴大,我不僅要為這條艇負責,更要為艇上100多名參試人員的生命安全負責。
試驗進行得非常順利,人們堅守在各自的崗位,全神貫注,艇里回響著艇長下達任務、艇員及測試人員報告操作的聲音。巨大的海水壓力,使艇體多處發(fā)出“咔噠、咔噠”的響聲,令人毛骨悚然。當深度計指針顯示到極限深度后,艇長下令各崗位嚴密檢查,當所有檢查正常通過后,艇長才下令起浮。
上浮到100時,全艇突然沸騰起來,握手、擁抱,甚至有人激動地哭了,深潛試驗圓滿成功,試驗數(shù)據(jù)一個不漏地取了回來。艇上《快報》要我題幾個字,我不是詩人,但一時興起,隨即題寫了一首打油詩:花甲癡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無私奉獻 成就擔當
我國自行研制的核潛艇首制艇,1965年正式立項進入型號研制開始設計,1968年開工建造,1970年下水,1971年完成系泊試驗進入航行試驗,1974年8月1日交付海軍,只因北海水淺,極限深潛試驗和水下全功率最高航速試驗到1988年才在南海進行,研制進度之快,在世界核潛艇研制史上是罕見的。
1974年首艇交艇時,我們總結了研制工作中成功的經驗和教訓,我們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無私奉獻”四句話16個字歸結為“核潛艇精神”,這四句話16個字是參與核潛艇工作廣大職工的共同指導思想和具體行動綱領,激勵著大家只爭朝夕、奮勇拼搏。他們淡泊名利、隱姓埋名、奉獻了寶貴的青春年華又奉獻終身,他們熱愛祖國、熱愛核潛艇事業(yè)。如果問他們對此生有何評述,他們會自豪地說:“此生沒有虛度!”為什么沒有虛度?他們會驕傲地回答:“落實毛主席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誓言,我們做到了,不是一萬年,也不是一千年、一百年,而是不到十年。”再問此生有何感想?他們堅定地回答:“此生屬于祖國、屬于核潛艇,獻身核潛艇事業(yè),此生無怨無悔。
這就是他們的人生觀,他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們的科學道德觀,他們獻身核潛艇事業(yè),他們做的每一件事,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對“使命、責任、擔當”的詮釋,那么真切樸實,那么感人至深!這一代人留下的不僅僅是巨大的成功和光輝的業(yè)績,還有偉大的精神財富。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地圖 用戶調查
共產黨員網(wǎng)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