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是向領導反映實際情況、提供對策建議的重要載體,是服務決策、推動工作的重要手段。寫好一篇調研報告絕非易事,得解決好“為誰說話”“能說真話”“敢說真話”“說好真話”等問題。
境界高,解決好“為誰說話”的問題
“為誰說話”是調研的立場問題。任何一篇調研報告,不可避免要提倡什么、反對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總有個“為誰說話”的問題。
因此,寫好調研報告首先要站好立場,也就是明確調研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如果不能發(fā)揮推動工作、促進改革發(fā)展、服務群眾的作用,而僅僅滿足于領導批示,那就與調研目的不符了。
調研過程中看問題、想辦法要更多地從群眾的角度、立場出發(fā)。同一件事情折射出多樣化的思想觀點,有相左的甚至有激烈沖突的,表面上看似乎是不同人對事物的理解、感受不同,而實質上大多是不同的利益、立場所致。
比如,一些考察報告之所以起不到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的作用,原因在于專揀對報告起草人或起草部門有利的寫,對自身不利的堅決不寫,最后學得“四不像”,長處沒學到,帶來的問題倒不少。
比如,一些部門調研報告之所以沒有解決實際問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味從部門利益出發(fā),沒有站在服務對象的角度去考慮,提出的對策建議只對自身有利,結果部門的責任倒是輕了,可老百姓想辦成事反而更難了。可見,做好調查研究,境界一定得高,心胸坦蕩、心底無私,敢于向自身“開槍”“動刀”,不能一門心思只打個人和部門利益的算盤。
本領強,解決好“能說真話”的問題
“能說真話”是調研的能力問題。認真學習、刻苦訓練,才能不斷提高自身寫作和思維能力,才能“謀事”“創(chuàng)業(yè)”,寫出好的調研報告。
要涉獵廣泛、博覽群書。既要研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問題特別是涉及本領域的問題,又要多學習歷史、哲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讀書多了、視野廣了,調研報告的深度、高度自然就會得到提升。
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方法、觀點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樣的調研素材,不同的人寫出來的調研報告水平卻大不相同,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思維方法、思維能力不同。思維方法不對頭,思維能力不夠強,就難以寫出符合客觀規(guī)律、科學精神的調研報告,難以做到“謀事要實”。提高思維能力離不開大量的訓練,需要多承擔調研報告的寫作任務,多練習撰寫理論研究類文章。
作風實,解決好“敢說真話”的問題
“敢說真話”是調研的作風問題。有的調研報告對問題視而不見。還有個別調研報告雖然反映了問題,可只反映了三成,對許多深層次、根本性問題選擇視而不見。究其根本是調研人員的作風出了問題。實事求是、直面問題,是撰寫調研報告的必然要求。撰寫調研報告應敢于直言,切實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問題需如實反映。調研人員應本著對歷史、現(xiàn)實、未來負責的態(tài)度,既如實寫好典型材料,發(fā)掘整理各地的創(chuàng)新舉措,又善于發(fā)現(xiàn)并如實指出工作中的不足。
措施需具體管用。個別調研報告說了一堆“正確”的廢話,可就是沒啥可操作性的管用的話。要學會問計于民,從群眾中汲取智慧,認真歸納總結基層創(chuàng)造出來的好經驗、好做法。
思路需與時俱進。要根據(jù)實踐需要,及時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以更好順應時代發(fā)展需要。不能以國內其他地區(qū)暫無相關舉措為由,消極懶散不作為。此外,還需及時根據(jù)實際情況,提出修改、完善政策措施的建議,更好發(fā)揮調研報告成果的轉化作用。
情況明,解決好“說好真話”的問題
“說好真話”是調研的深度問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沒有認真調查也沒有發(fā)言權。寫好調研報告,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前期調查研究、摸透實情上。有些人夸夸其談,看起來好像對問題很了解,但讓他一動筆就會發(fā)現(xiàn),對情況的了解還很膚淺。
調研工作是項功夫活,來不得半點馬虎,絕不是召開幾個座談會、看幾份材料就能行的,而是需要接好地氣,與一線干部職工充分交流。鍵對鍵永遠無法代替面對面,只有到現(xiàn)場當面看、當面聽、當面聊,才有可能了解實情、掌握真相。當然,有一些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理出頭緒、抓住本質。這就需要調研人員時刻做“有心人”,把調研當成一種習慣,對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持續(xù)關注、處處留心。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要善于聽取多方面聲音。
比如調研簡政放權情況時,要聽取企業(yè)的呼聲,從而更好地研究如何最大程度減輕企業(yè)不合理負擔;要了解行政部門的改革舉措,看有沒有建立起與簡政放權相適應的市場監(jiān)管體制;還要聽取消費者對維護市場秩序的看法,了解企業(yè)是否誠信經營。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